2024年11月24日,古典文學研究專家、詩人葉嘉瑩因病醫(yī)治無效,于天津去世,享年100歲。
2024年7月6日,葉先生百年華誕之際,還曾通過線上直播寄語廣大詩詞愛好者:
“我像一個蠶——不向人間怨不平,相期浴火鳳凰生。柔蠶老去應無憾,要見天孫織錦成。”
葉嘉瑩,呂家佐攝
她生于戰(zhàn)亂的時代,在政治風暴中一度漂泊海外、無以為家,直到晚年才歸國定居。那些年里,她經(jīng)歷過生離,也面對過死別。生命中太多時刻,她的身邊只有詩。是詩將她從無邊無際的苦難中渡出,而她也在遼闊深遠的詩詞里,成了別人的擺渡人。
超星名師講壇收錄的葉先生視頻部分片段
她會在黑板上寫豎排繁體的板書,寫得很快,以至于粉筆灰使她的手指總是皴裂。
耄耋之年,她還是習慣站著講課,顫顫巍巍,一站就是兩個小時,直到腿都腫了。
生活極度節(jié)儉,但她為支持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研究,向南開捐贈畢生積蓄3568萬元。
葉先生一生著作宏豐,桃李天下。人們稱她為“詩詞的女兒”“風雅的先生”,她既是才情橫溢的詩人,也是無數(shù)人走向古典詩詞的引路人。
你如果學了詩,你內(nèi)心之中,就對于人類、世界、萬物有一種關(guān)懷。你看到草木的生發(fā)就欣喜,看到草木的零落就悲哀。是詩的這種感發(fā),使人與人之間有了溝通和交流,也使人對于萬物有了一種興發(fā)感動的關(guān)懷。
——葉嘉瑩
超星名師講壇:(葉嘉瑩)一見詩詞誤終生
超星名師講壇有幸記錄先生的風采,也相信,這些片段,不僅是知識的傳遞,更是精神與情感的延續(xù),它們將是一串串明珠,串起葉先生對詩詞的熱愛與執(zhí)著,也永遠映照著我們對她的懷念與敬仰。
柔蠶老去應無憾,且待天孫織錦成。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