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僑都
魅力江門
江門
中國僑都
嶺南儒城
啟超故里
灣區(qū)門戶
江通四海 門迎天下
鳥
的
天
堂
(節(jié)選)
起初周圍是靜寂的。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。我們把手一拍,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,接著又看見第二只,第三只。我們繼續(xù)拍掌,樹上就變得熱鬧了,到處都是鳥聲,到處都是鳥影。大的,小的,花的,黑的,有的站在枝上叫,有的飛起來,有的在撲翅膀……
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(xiāng)村劃去的時候,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。我感到一點兒留戀。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,那“鳥的天堂”的確是鳥的天堂啊!
注:本文選自部編五年級語文。
小鳥天堂的主體是一棵長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樹。
1933年春夏之交,巴金南下江門新會,邂逅這一百年古榕樹以及棲居其中的萬千飛鳥,寫下名篇《鳥的天堂》。他又于1984年親筆題寫“小鳥天堂”四字,小鳥天堂從此得名。
城
市
概
況
廣東 · 江門
別稱:五邑、四邑
美譽:中國僑都
位置:江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,東鄰中山、珠海,西連陽江,北接佛山、云浮,南瀕南海領域
名人:陳獻章、梁啟超、陳少白、司徒美堂、陳垣、張其光……
景點:開平碉樓、小鳥天堂、上下川島、開平立園、赤坎古鎮(zhèn)、新會茶坑村、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……
美食:古井燒鵝、臺山黃鱔飯、五味鵝、杜阮涼瓜、新會陳皮......
江門,是粵港澳大灣區(qū)重要節(jié)點城市,珠江西岸新增長極、沿海經(jīng)濟帶上的江海門戶,1983年設立地級市,實行市管縣體制。
江門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素有“中國僑都”美譽,是海外華僑華人觀察廣東乃至中國的重要窗口;是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“開平碉樓與村落”和世界記憶遺產(chǎn)“僑批檔案——海外華僑銀信”的所在地,還有白沙茅龍筆、荷塘紗龍、蔡李佛拳等大批聞名遐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;誕生了明代大儒陳白沙、維新先驅梁啟超、“國叔”陳少白、“國寶”陳垣、“中國航空之父”馮如、愛國僑領司徒美堂、媒體泰斗吳冷西、享譽中外的34位院士等名人名家,并孕育了100多位知名度較高的演藝明星,
走
進
僑
鄉(xiāng)
廣東 · 江門
從2020年開始,江門市傾力打造僑鄉(xiāng)文化遺產(chǎn)游徑,深入挖掘各類資源的歷史、科學、藝術、文化和社會價值。
小鳥天堂的主體是一棵長于明末清初的水榕樹,它因巴金先生的文章而聞名天下。其樹枝須根及地,扎入土中萌發(fā),長成新的樹干,經(jīng)年累月,水榕樹獨木成林,覆蓋面積達1.3萬平方米,林中棲息著數(shù)萬只鳥雀。
憑借“鳥與樹相依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”的奇特景致,小鳥天堂成為江門市亮麗的文旅名片。長期以來,小鳥天堂景區(qū)不斷加大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保護和治理力度,現(xiàn)已成為華南地區(qū)最大的鷺鳥孵化基地之一,每年從小鳥天堂孵化的鷺鳥有3萬多只。
古勞水鄉(xiāng)又稱圍墩水鄉(xiāng),據(jù)史載,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。水鄉(xiāng)地處西江岸邊,明洪武二十七年,古勞人馮八秀奉旨興建古勞圍,從此,古勞便從灘涂澤國逐漸變成美麗的嶺南水鄉(xiāng)。
如今的水鄉(xiāng),魚塘土地穿插,河網(wǎng)道路縱橫,村落、流水、石橋、古榕散落其中,小舟穿行石橋榕樹間,“小橋、流水、人家”的迷人景致隨處可見。古勞的榕樹就好似一個個的小綠洲,穿插于水邊屋旁,繪就一幅鄉(xiāng)情濃郁、景色獨特的嶺南水鄉(xiāng)風情畫。
赤坎是一座具有350年歷史的古鎮(zhèn),現(xiàn)存街道建筑大多由20世紀初由華僑出資興建,江水環(huán)繞,古榕婆娑,舟來楫往,600多座騎樓依水而建,3公里中西建筑風格結合的騎樓街僑味十足。依江而建的赤坎影視城是國內著名的影視拍攝基地。
開平立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已故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十載建造的花園別墅。該園集傳統(tǒng)園藝、江南水鄉(xiāng)和西方建筑風格于一體。園內分大花園、小花園和別墅區(qū)三部分,以人工河或圍墻分隔,用橋亭或通天回廊連成一體,園中有園,景中有景,亭臺樓榭,布局優(yōu)雅,獨具匠心,集傳統(tǒng)園林、嶺南水鄉(xiāng)和西方建筑風格于一體,享“華僑園林第一園”之美譽。
食
在
僑
鄉(xiāng)
廣東 · 江門
古井燒鵝是廣東燒鵝的代表,江門是廣東燒鵝的重要發(fā)源地。古井燒鵝已是江門馳名的特產(chǎn),于2009年入選江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,2022年入選廣東省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名錄。古井燒鵝選用廣東四大名鵝之一的開平馬岡鵝,用宋朝延續(xù)下來的宮廷燒鵝做法,使得燒鵝肉嫩爽口、鮮香多汁、齒頰留香。
新會陳皮是廣東“三寶”之一,江門人善于把陳皮和各種食材搭配起來烹飪成各式菜肴。陳皮水鴨湯、酥炸陳皮骨、陳皮面、陳皮鴨舌以及柑普茶等一系列創(chuàng)新陳皮美味,蘊涵著江門人對陳皮的無限喜愛。
臺山黃鱔飯是臺山歷史悠久的特色名揚菜。正宗的臺山黃鱔飯中,鱔與米的分量比例恰到適處,鱔的肉與骨分離,骨一般另用于煲湯,黃鱔飯的飯油而不膩、干濕適中、軟硬有度、鱔香四溢。
正宗的杜阮涼瓜瓜型碩大、平頂粗粒、肉厚色綠。口感的最大特點就是,吃起來微苦而甘甜、爽脆而無渣。江門人對涼瓜情有獨鐘,豉汁炒涼瓜、用心良苦湯、冰鎮(zhèn)涼瓜、涼瓜湯圓……滿桌碧綠的“涼瓜宴”總讓食客為之心動。
內容來源: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、江門文旅、江門日報、江門發(fā)布、赤坎華僑古鎮(zhèn)微信公眾號
部分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