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: 首頁>工作動態(tài)>讀者活動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12作者:來源:點擊: 次
點擊上方“弘雅書房”→點擊右上角“...”→設為★
設置星標后,再也不會錯過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!
20
25
2
FEBRUARY
日
一
二
三
四
五
六
1休
初四
2休
初五
3休
立春
4休
初七
5
初八
6
初九
7
初十
8班
十一
9
十二
10
十三
11
十四
12
元宵節(jié)
13
十六
14
情人節(jié)
15
十八
16
十九
17
二十
18
雨水
19
廿二
廿三
21
廿四
22
廿五
23
廿六
24
廿七
廿八
26
廿九
27
三十
28
二月
Artlib世界藝術鑒賞庫
春到人間人似玉,
燈燒月下月如銀。
——[明] 唐寅 《元宵》
乙
巳
年
●
元
宵
節(jié)
每年農(nóng)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(jié),是新年假期的最后一天,歡度元宵夜后,隔天一切恢復常態(tài),因此又叫“小過年”。根據(jù)道教“三元”的說法,正月十五又稱為“上元節(jié)”。元宵節(jié)起源于漢代,已經(jīng)有兩千多年歷史,隨著城市繁榮發(fā)展,到了唐朝形成規(guī)模,一些習俗延續(xù)至今。今天就通過幾幅古畫,一起來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慶祝元宵佳節(jié)吧!
1
火樹銀花不夜天
華燈盞盞,人影憧憧,賞花燈是元宵節(jié)最具代表性的習俗之一,關于元宵張燈的起源,第一種說法是漢武帝為祭祀“太一神”,因此下令張燈結彩;第二種說法是漢明帝篤信佛教,因此在上元節(jié)這天燃燈表佛;第三種起源稍晚一點,說是源起于道教,魏晉道家認為正月十五為天官誕辰,因此燃燈表示慶賀。
觀燈圖軸
[宋代] 李嵩
171cm×107.1cm
絹本設色
臺北故宮博物院
在這幅畫中,李嵩詳細描繪了宋人在元宵節(jié)奏樂賞燈的場景,畫中的童子一提兔兒燈,一提瓜形燈,旁邊的桌子上還放著一只走馬燈,足見古代制燈水平的高超。在李嵩細膩的工筆之下,宋代民眾歡度元宵佳節(jié)的溫馨場面躍然紙上。
小販一
小販二
小販三
上元燈彩圖(局部)
[明代] 佚名
266.6cm×25.5cm
此圖描繪的是明代金陵百姓上元佳節(jié)于金陵的內(nèi)橋一帶歡騰游樂的場景。從畫面中可以見到非常多販賣花燈的小商小販,花燈呈蓮花、菊花、螃蟹、麒麟、飛鳥、魚龍等各色各樣,甚至多人持舉的龍燈。眾多的彩燈或懸掛于街頭,或穿梭于大街小巷,魚龍舞動,流光溢彩,絢爛無比,令人流連忘返。
火樹千枝賽月明
鰲峰萬疊排云起
鏊
山
上:明憲宗元宵行樂圖
中:南都繁會景物圖
下:上元燈彩圖
“鰲峰萬疊排云起,火樹千枝賽月明”。鰲山燈是元宵節(jié)獨有的巨大燈景,最早出現(xiàn)于北宋時期。鰲山燈由竹、木搭建起高大骨架,縛扎彩色絲綢,再懸掛形態(tài)各異的花燈,具體形態(tài)各不相同,五光十色,熠熠生輝。鰲山越大,整個燈市就越熱鬧。鰲山雖然熱鬧華麗,但是極易引起火災,因此萬歷年間,鰲山被萬歷皇帝所禁止。該畫成于萬歷之后,也應該受此影響,用假山代替了由花燈組成的鰲山。
一夜魚龍舞
元宵之夜除懸掛瑰麗多彩的彩燈外,還要表演各種以燈為道具的民間舞蹈,如舞龍燈、舞魚燈等,這些舞蹈統(tǒng)稱燈舞。既展現(xiàn)民俗風情,又傳遞吉祥寓意,成為元宵節(jié)慶祝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上元燈彩圖
乾隆帝元宵行樂圖
高宗御書范成大燈市行圖
元宵節(jié)夜晚,街巷燈火通明,人聲鼎沸。一條條長龍在人群中穿梭舞動,龍身色彩艷麗奪目,龍首高昂,氣勢磅礴。舞龍者身著彩衣,手持龍桿,隨著鼓點節(jié)奏,矯健起舞,引來觀眾陣陣喝彩,熱鬧非凡,共慶佳節(jié)。
魚燈是元宵節(jié)傳統(tǒng)花燈和舞蹈的道具之一。呈鯉魚狀,用竹篾綁扎,糊表白紙繪制而成,內(nèi)燃蠟燭,魚燈套路有“鯉魚擺尾”、“雙魚爭食”、“鯉魚戲水”、“魚躍龍門”等,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。
3
爆竹聲中一歲除
元宵節(jié)一過,便意味著農(nóng)歷新年的“過年”正式結束,辭舊迎新,當然少不了放鞭炮來驅(qū)邪避災,以求祥和平安。
明憲宗元宵行樂圖(局部)
36.7cm×690cm
中國國家博物院
這張巨幅畫卷描繪了朱見深正月十五在皇宮里慶賞元宵節(jié)游玩的各種情景,皇帝在在宮內(nèi)設街市,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、鬧花燈、看雜耍。
十二月月令圖軸
正月觀燈(局部)
[清代] 丁觀鵬、唐岱
175cm×97cm
這一幅畫的是農(nóng)歷正月。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景,屋中盛張燈彩,室外放著煙火。有的人卻在賞月飲酒,后園里結架懸掛著彩燈,許多小孩們在燈架下游戲。上半幅山野之間點綴著提燈的遠景。這幅畫表現(xiàn)的是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夜景。圖中到處張燈結彩,人們賞燈飲酒,燃放焰火。兒童在燈架下嬉戲。整幅畫將節(jié)日的喜慶場面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乾隆帝歲朝行樂圖軸(局部)
[清代] 丁觀鵬、沈源、郎世寧、周鯤
305cm×206cm
北京故宮博物院
乾隆帝繼承皇位后,許多方面都承襲前朝典制,每遇漢民族歷代相承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如元旦、上元、清明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陽等,他都要求在皇宮中舉行相關的慶祝活動。在眾多的節(jié)令中,他對新年伊始的第一天,即歲朝(元旦),尤為重視,每到這一天,他要與家人團聚在一起,在宮苑內(nèi)點竹放炮,祈求平安吉祥。
?
↑ 點擊上方圖片即可直達小程序 ↑
[ 文/編 《弘雅書房》
編輯部:松霖 ]
官方網(wǎng)站:www.artlib.cn
合作請加微信:linjiaqi1063
歡迎評論區(qū)留言
每一個好看 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~~~
聯(lián)絡地址:靈山縣三海街道六峰路58號
電話:0777-6212650
傳真:0777-6212650
友情鏈接 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圖書館 欽州市圖書館 靈山縣人民政府
桂ICP備2023002424號 Copyright 廣西靈山縣圖書館 推薦使用IE8.0以上版本瀏覽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