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色故事繪——每日薦讀
以史為鏡、以史明志、知史愛黨、知史愛國。
學好“四史”,永葆初心、永擔使命。
★
新中國75年之民族團結專題
★
3.25(周一)
1963年6月23日夜,美蔣一架飛機在吊羅山、四方山一帶空投下八名特務。當?shù)亓⒓闯鰟用癖⒐病⒕欤浜袭數(shù)伛v軍500多人,對敵特進行圍剿。截至7月17日,八名武裝空投特務全部落網,繳獲卡賓槍八支、加拿大手槍兩支、電臺兩部、降落傘九副,以及大量子彈、藥品等。
連環(huán)畫《黎村戰(zhàn)歌》講述了海南島吊羅山區(qū)的黎族民兵副排長王力元和村民們合力生擒匪特的故事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3.26(周二)
1964年2月9日,蒙古族少女龍梅和玉榮,在為生產隊放羊時遭遇暴風雪。為不使生產隊遭受損失,二人始終追趕羊群,直至暈倒在雪地里。因為嚴重凍傷,二人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。龍梅和玉榮用生命守護的384只羊,僅有3只被凍死,其余均安然無恙。“草原英雄小姐妹”的英勇事跡迅速傳遍大江南北。連環(huán)畫《龍梅和玉榮》講述的就是這段動人的故事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3.27(周三)
1968年12月,毛澤東發(fā)出“知識青年到農村去”的號召,全國隨即掀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(xiāng)高潮。其目的是推動城鄉(xiāng)之間的平衡發(fā)展,并通過普及知識、傳遞文化,推動農村經濟發(fā)展。至1981年,下鄉(xiāng)知識青年超過1600萬人。
連環(huán)畫《邊寨擒賊》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(xiāng)為題材,講述了一位下鄉(xiāng)青年及各族戰(zhàn)友勇斗火災與頑敵,舍身護馬,并生擒逃往邊境線的特務的故事,人物形象生動,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草原氣息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3.28(周四)
1968年,周秉建主動響應“面向農村、面向邊疆、面向工礦、面向基層”的號召,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。1970年底,周秉建和另外幾名知青應征入伍,但在周恩來的開導下,最終放棄了這個寶貴的機會。此后,周秉建回到大草原,住蒙古包,和牧民們一起勞動,真正成了草原的兒女。
連環(huán)畫《要做草原人民的好兒女》講述了自幼便深受周恩來、鄧穎超親切關懷的侄女周秉建,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,獻身民族團結事業(yè)的光輝事跡,同時表現(xiàn)了周恩來以身作則、大公無私、以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3.29(周五)
努爾古麗生前是新疆木壘縣大石頭鄉(xiāng)大石頭大隊流動小學的四年級學生。1979年4月10日,努爾古麗在放牧時遇到暴風雪。為保護集體的駱駝群,她與狂風暴雪勇敢搏斗,獻出了年僅14歲的寶貴生命。1980年,共青團中央決定授予努爾古麗“優(yōu)秀少先隊員”光榮稱號,號召全國各族少年兒童向努爾古麗學習。
連環(huán)畫《風雪小英雄》以圖文并茂的方式,生動講述了哈薩克族少女努爾古麗的英雄事跡,歌頌了她為保護集體財產而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3.30(周六)
阿勒泰地處北疆,冬季漫長而寒冷。哈薩克族作為阿勒泰的主要民族,一年四季趕著牛羊轉場:春天在山頂,夏天轉至山腰,秋冬再轉往山下,并儲存過冬需要的干草。
連環(huán)畫《阿勒泰之光》講述了冬季牧場遷徙期間,發(fā)生在一個漢族女孩和一個哈薩克族人之間的故事。他們開始互相排斥,甚至矛盾激化、爆發(fā),最后彼此和解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3.31(周日)
其美多吉是中國郵政集團四川甘孜郵政分公司的郵車駕駛員,承擔川藏郵路甘孜到德格段的郵運任務。他愛崗敬業(yè),三十年如一日,在平均海拔達3500米的雪線郵路上運送郵件,從未生過一起責任事故;他意志堅強,遭遇歹徒時挺身而出,用鮮血和生命守護郵件安全。他用真情奉獻為促進藏區(qū)經濟社會發(fā)展做出了積極貢獻,被群眾譽為“雪線郵路的幸福使者”。
連環(huán)畫《“雪域信使”其美多吉》講述了其美多吉的眾多先進事跡,謳歌了他愛崗敬業(yè)的螺絲釘精神。
識別二維碼即可閱讀
—更多精彩連環(huán)畫—